吃飽喝足真舒服,蘇勝雪伸了個懶腰,勤哥兒睡了,現在做什么好呢。
她暫時不用去盡孝,還能休息一個多月呢。
如果讓她選,她肯定想去仙雀湖畔的竹紫溫泉會館瞧一瞧,但姜老太體恤她生產辛苦,不用去喜福院,結果她卻舟車勞頓跑去竹紫山,那不是顯得很白目,因此也只是想想而已。
“小姐!毕婺镌谒叺吐暤,“青姨娘來了,說有事情想見您!
蘇勝雪微覺奇怪,姨娘這種基本上守門婆子就擋回去了,怎么會報告到她這邊來?
湘娘看出她的疑問,主動說:“她帶了自己做的虎頭鞋,虎頭帽,好歹是棗姐兒的親娘,不好直接讓人回去!
蘇勝雪懂了,之前余姨娘雙手空空,自然好打發,可青姨娘卻是扎實的給孩子做了東西,鞋子帽子可不是小究那么好做的,沒幾日功夫也不成,誠意放在那里,婆子還真不好推。
何況姜老太那樣疼愛棗姐兒,都明白跟卓氏交代了,將來要以嫡女的規格讓她出嫁,這種情況下,還是要給她這生母幾分面子的。
于是她點點頭,湘娘連忙去請。
青姨娘很快進來,見了她,行了禮,“見過二奶奶!
“坐吧!
“謝二奶奶!
湘娘很快的奉上茶——雖然因為姜少齊的獨寵,與花院的地位有了很大的轉變,但蘇六娘清靜慣了,蘇勝雪也不愛派頭,故院子還是維持那樣的人數,只不過把那些明顯收喜福院,漱石院,鳳集院好處的婆子丫頭給換掉,新換上的是孫娘子細心挑選出來,都是教過的,銀子可以收,但得來說哪個院子想疏通消息,至于給些什么讓對方不致起疑,那就是孫娘子的事情了。
“恭喜二奶奶一舉得男,給姜家開枝散葉!鼻嘁棠镆荒樣懞,“婢子的女紅還過得去,就給二少爺做了鞋子跟帽子,用的都是先前老太太賞下來的好料子,還請二奶奶別嫌棄。”
“青姨娘辛苦了!彼约阂矊W過女紅,簡直是虐待,眼睛酸,腰背痛,這才能繡一只鳥,色線要是沒換好,馬上就報廢。
人家這么勤勞,她當然不能收下就算,還要拿起來稱贊一番。
說實話,青姨娘的繡工也真的挺好,小娃腳那樣小,她都能在鞋面上繡個雉雞——勤哥兒是雞年最后一天出生,雉雞尾巴五彩斑斕,倒是很好的寓意。
蘇勝雪看著也很喜歡,命湘娘收好。
青姨娘見她神色平和,神色倒是放松了些,“多謝二奶奶賞臉,婢子……婢子是自小賣入姜家的,當初大太太就是見婢子老實聽話,所以放在大爺身邊伺候,后來大奶奶入門,婢子一般也是聽大奶奶的,大奶奶說什么就是什么,婢子從不敢擅作主張,先前,先前得罪二奶奶,雖是婢子的罪過,但絕對不是婢子的本意!
蘇勝雪拿起茶盞喝了一口,微微一笑。
說實話她不討厭青姨娘,雖然不是很聰明,但這也是可取的地方,她也很認同卓氏的看法,青姨娘就是老實。
湘娘也是人精,眼見自家小姐沒有不耐煩,青姨娘欲言又止,于是借口爐子上還在燉東西,這便下去了。
青姨娘眼見花廳無人,突然朝她跪下來,“不敢隱瞞二奶奶,婢子有,有事相求!
“我不喜歡人家動不動就下跪,起來說話!
“是,”青姨娘起身,“不知道二奶奶記不記得,先前老太太交代事情時,曾說過要讓棗姐兒以嫡女規格出嫁,還說嫁妝已經準備好了,不走公帳這件事情?”
“自然是記得!
青姨娘十分緊張,“二奶奶入府不過兩年,可能不知道老太太個性,但婢子自小在姜家,是知道意思的,從公帳走嫁妝,最多不過一千兩,可老太太疼棗姐兒,那意思分明是要把自己的嫁妝都給棗姐兒!
“孩子都長大了,老太太很是寂寞,棗姐兒可愛又貼心,在喜福院讓她曾祖母開心不少,功勞很大,再豐厚的嫁妝都擔得起!
青姨娘聽她這樣說,露出感激神色,“婢子聽一些老奴婢說,老太太過門的第一年去昭然寺上香,山路上看到個狼狽的孕婦求救命,幾日沒洗澡不說,都已經破水了,姜老太沒嫌臟,讓人扶上馬車,幾個生過孩子的婆子幫忙,讓她在車中產子,原本想帶回姜家安置,但那婦人太過虛弱,實在不能再舟車勞頓,于是就進到昭然寺,給了住持十兩銀子,也給那產婦十兩銀子,說若將來無處可去,便到兆天府城北姜家來干活。”
蘇勝雪一贊,“老太太人好!
“是啊,過了兩年多,京中有人送了禮物來,沒講自己門戶,只說答謝當年救命之恩,一出手就是田產,年收可有一千兩銀子。”
蘇勝雪聽到這里頗驚訝,居然有田產?
但想想姜老太平日出手的樣子,的確是有錢,崔家的嫁妝應該不至于可以讓她這樣花,若說有個年年生錢的地方,倒是比較合理。
棗姐兒是老人家的心肝寶貝,聽意思,那田產就是要給棗姐兒當嫁妝了。
想通這點,蘇勝雪笑道:“那不是挺好,棗姐兒手上有錢,只怕夫家人人巴結,日子不會過得太差!
“不瞞二奶奶說,當初婢子也是很高興的,可,可是,”青姨娘露出為難神色,好半天才吞吞吐吐的說:“喜福院這么說過后沒幾日,婢子養的貓跑出房間,當時晚了,婢子也不敢喊,就繞著院子找,無意間聽到大奶奶在跟柯嬤嬤商量,說到時候把棗姐兒許給柳家小少爺,再找個理由把田產拿過來改名字,婢子雖然不該嫌棄主母的娘家人,可柳家實在……實在……何況,若是田產改了人名,只怕柳家會馬上翻臉嫌棄棗姐兒是庶出,到時棗姐兒手上沒錢,也沒娘家人撐腰,這日子要怎么過……”
蘇勝雪跟青姨娘并無交情,但見她這樣,心倒是軟了。
即使聽到主母的打算,她也不能去講,若是她有膽越過柳氏去跟卓氏打小報告,首先卓氏就會先打她十個板子,即使找了柳氏來,柳氏也能否認,到時候變成她誣陷主母,罪就大了。
青姨娘只怕煩惱很久,好不容易找到機會進到與花院來跟她說。
“你想我怎么幫你?”
“老太太一直疼愛二奶奶,希望二奶奶日后若是有機會,能跟老太太說,把棗姐兒許給崔家年齡適當的小少爺,崔家家風嚴謹,又是老太太的娘家,肯定會同意棗姐兒嫁入崔家,婢子也比較放心。”
蘇勝雪跟夫君都有一個共識,要好好照顧姜家人——如果跟姜老太提崔家,的確是不錯的主意,寶貝曾孫女嫁給自己兄弟的曾孫,的確很放心。
原主既然只有兩個血脈,自然不能讓他們吃虧了。
“我另有一個想法,讓姜老太從崔家旁枝中找出品行端正的男孩子給棗姐兒入贅,家法上,棗姐兒可視為庶子,就是三十歲出戶,到時候帶著你一起分家,你覺得如何?”
青姨娘大喜,連忙跪下磕頭,“若,若真能如此,婢子天天給二奶奶念經祈福!”
老實說,被提為姨娘當然很高興,剛生產完時也想過大爺會再來找自己,再生個兒子當依靠之類的,但隨著時間過去,慢慢也就知道大爺對自己沒興趣,大爺連大奶奶房里都不去了,何況自己只是個姨娘,窮人女兒早當家,四五歲就開始干活養自己,對于有些事情看得更明白。
后來她想通了,反正已經不愁吃穿,那就看著棗姐兒長大也是寄托,每日盡孝,棗姐兒都坐在老太太腿上,自己也能看上幾眼,知道孩子好,她也就好,對將來的事真沒想這么多,反正不過一個姨娘,也就是這樣了。
卻沒想到二奶奶居然有入贅分家的提議,到時候她不但能跟棗姐兒一起住,還能自己照顧親孫子,那多好啊,不像現在,有柳氏這種主母實在累得很,想到要一直跟她住在一起,有時候她都懷疑自己是不是上輩子造孽才有這種主母。
二奶奶既有大爺的寵,又有老太太的緣,這事情應該能成。
青姨娘一抹淚,“謝二奶奶!
那天晚上姜少齊回到與花院,蘇勝雪便跟他說了這事,他覺得這樣也挺好,隔幾日讓孫娘子去傳話,表示棗姐兒的事情他會妥善處理,讓青姨娘安心。
夏去秋來,冬走春至。
這一年多來,對姜家來說無異是實質的飛進,不但十間百年飯館都整治完畢,成為兆天府首屈一指的美食住宿之地,竹紫會館的房間更是供不應求,雖然也有人想如法炮制,奈何兆天府就只有一個溫泉眼,少了“美容美膚”的功效,對太太奶奶來說,根本沒什么吸引力。
跟姜老太很久沒聯絡的何老太跟許老太又寫信來了,但姜老太已經不想理這兩個朋友,這么勢利,真沒什么好聯絡。
勤哥兒已經會走,話都能說上幾句,蘇勝雪完全處于有子萬事足的狀態,小娃的魅力太大了,就連一向沉穩的蘇六娘,下午都要來逗上孩子一陣,每天早上抱著去喜福院盡孝,姜老太跟卓氏也都是投以慈愛眼光。
姜少齊深懂分層負責之理,一旦上了軌道,他負責看帳就行,幾日才出門一趟,剩下的時間都用來逗孩子。
春夏之際的天氣實在太舒服了,兩人把孩子帶到后花園,讓他自己跑著玩,只能說姜家真的不大,才沒幾日,柳氏也抱著智哥兒出來了。
“大爺,弟妹,這么巧!
“大嫂!
柳氏放下孩子,“智哥兒,去跟弟弟玩!
蘇勝雪也不擔心,奶娘婆子都跟著,不會出事,兄弟將來還得相處,總不能讓他們當仇人。
兩小娃雖然每天都在喜福院見面,但這么親近玩耍倒是很少有,很快在花園里追逐起來。
大人便在亭子里,姜少齊跟蘇勝雪沒有習慣出院子就帶一串人,倒是柳氏維持著大奶奶習慣,下人很快在涼亭鋪上墊子,煮起茶。
墊子只帶一份,柳氏讓給夫君,姜少齊這便坐下了——他若讓給蘇勝雪,對柳氏來說面子上過不去。
他對她沒有特殊好惡,自然不會特意下她面子。
“弟妹過門三年了吧?”
蘇勝雪微微一笑,“大嫂好記性!
“還記得當時河上怪風,把迎親大隊吹落河底,夫君回來受了涼,一直不肯過去與花院,當時還以為兼祧之事得留給智哥兒來做呢,卻沒想到弟妹后來得了夫君的眼緣,幾乎壓過我這個大奶奶!
姜少齊皺眉,“說這些干什么?”
蘇勝雪也很傻眼,這柳氏真的是顧人怨,大家當沒事看孩子玩不好嗎,干么在大家心情都不錯的時候講這些。
“是妾身嘴笨,那說些別的吧,眼看智哥兒都這樣大,該是給他跟棗姐兒啟蒙了!
這問題總算正常些。
姜少齊最近也在想這問題,“姜家兩座客院,其中一個長久鎖著也沒用,你找個時間跟母親說,把院子清掃一下,我打算從外頭請西席。”
“家里不過三個孩子就請西席,光是各種先生就得請上四五位,還不包括下人,花銷也太大了,妾身有個主意,大爺聽聽看可好?”
姜少齊點點頭。
“我娘家因為兄弟多,子侄多,因此有族學,我想著智哥兒,棗姐兒就直接去柳家的族學,當然勤哥兒四五歲上也能一起,一來花銷沒那樣大,二來也能多認識些人,眼界開一些,不知夫君意下如何?”
姜少齊不是很高興,“我姜家又不是請不起先生,何必讓兒女每日舟車勞頓去柳家族學?我心意已定,你把房舍準備好便行!
如果不是知道她貪圖棗姐兒那份田產,還真要以為她是真心替孩子打算,讓他們多些朋友,棗姐兒若是從小到大都在柳家族學上課,柳氏只要交代兄弟的兒子對棗姐兒殷勤點,將來要論起柳家親事,一切順理成章。